把酒賣得很好的母嬰店,到底是誰轉化了誰?
導讀:線下生意難做,從業者紛紛尋求破局,有的試圖優化商品結構上架趨勢品類來扭轉逆勢,有的則寄希望于在銷售賣場之外增加適當的服務項目以提高消費者粘性,也有的選擇了不斷延展用戶的生命周期,從“嬰”到“童”、到“母”再到“全家”。
作者:新母嬰店
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一位行業資深從業者發的一張圖,他同時配文稱,“把酒賣得很好的母嬰店,到底是誰轉化了誰?”
圖引自朋友圈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整個門店一分為二做起了兩種生意,包括門頭也是如此,一邊是母嬰店,一邊是酒水專賣店,此外,據了解,愛嬰家園的酒水業務在其總業務中占比份額不低,銷量每年穩中有升。
有意思的是,上述門店的現象似乎并非個例。除了賣酒,還有不少門店做起了煙草生意,其他母嬰店在結賬臺兜售紙巾、濕巾、棒棒糖的時候,已經有老板開辟了一塊賣煙的新寶地。
圖引自奶粉圈
我們還了解到,目前母嬰店布局家庭消費的產品方向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橫向做嬰童用品的延伸,例如,從嬰配粉到兒童粉到老年粉,從嬰幼兒紙尿褲到成人紙尿褲,從嬰幼兒營養品、孕產婦營養品到全家營養保健品;二是做家庭剛需日用品,例如,清潔消殺洗護類產品、紙品、食品等;三是順著社區團購的大勢,在銷售母嬰產品之余做起了瓜果蔬菜的生意。
然而,細看上面兩張圖,從商品陳列或門店環境上其實不難看出,這似乎更是一些傳統母嬰店或者是老一輩的從業者所做的一些嘗試,從專營母嬰店到小超市再到百貨店。
在這之外,新母嬰店還集中采訪了幾位90后網紅精品母嬰店代表,他們也分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越往后店主越年輕化,寧可開酒吧、咖啡店、甜品店加母嬰店可能也不會賣煙酒的“
“弄個茶歇,搞個咖啡店加母嬰店,我自己一天兩杯,這個錢給別人賺不如自己賺”
“如果我有時間,前面開母嬰店,后面開酒吧”
誠然,傳統母嬰店和新母嬰店經營者的思路或有不同,但本質上,做出差異化是共同追求。
有人表示,增加非傳統的母嬰商品和服務會為母嬰店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當然,也有人聲稱,與時俱進地為滿足顧客的需求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創造新的增長點才是當下門店經營的重中之重,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打破邊界去經營,做成四不像。
那么,回到最初的問題,“究竟誰能轉化誰”?是母嬰產品轉化了附加產品,還是副業戰勝了主業?4月19-20日,由母嬰行業觀察&新母嬰店主辦的“出路·2022中國新母嬰店大會&增長品類大會”(戳??報名)將在杭州舉行,近百位重磅嘉賓干貨分享,聚焦門店新出路與新機遇,來現場,一起聊!
文章來源:母嬰行業觀察